结果解读
1.肝脏:平扫CT对诊断脂肪肝、血色病、肝脏出血及钙化等病变不可缺少。增强CT可增加正常肝组织与病灶问的密度差,更清楚地显示平扫不被发现或可疑的病灶,判断病灶的血供情况,帮助鉴别病灶的性质,显示肝内血管解剖。
2.胆管系统:平扫CT可清晰显示多数含钙结石和固醇类结石,色素结石、泥沙样结石、胆汁结晶等与胆汁密度差较小,CT难以显示。增强CT多期扫描可发现胆管系统原发肿瘤,并依据肿瘤强化方式及其演变特点进行鉴别诊断。
3.胰腺:平扫及增强CT可作为胰腺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,对胰腺肿瘤的分期和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准确性较高。增强CT利于显示胆总管、胰管,薄层扫描可检出尚未造成胰腺形态异常的胰内小病灶,显示胰腺肿瘤与胰周血管的关系,CT血管成像可准确判断胰周动脉、静脉血管状态,CT扫描及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胰腺疾病在胰周和腹膜后间隙的扩散,全面反映腹腔内和腹膜后的淋巴结肿大、肝脾情况、腹膜网膜和系膜状态。
4.脾脏:薄层和多期增强扫描有利于显示各类小病灶,了解病变有无钙化。CT检查可确定病变的存在和范围,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性检查,明确病变可能的性质。
5.消化道:CT检查可显示钡剂造影不能观察到的消化道管壁本身的改变、管腔外异常及周围器官结构的继发性改变,如腹膜、血管、淋巴结、实性器官、腹水等,在评价消化道肿瘤分期、炎症性肠病、消化道急腹症、肠系膜病变等方面提供更多信息。结合钡剂造影检查,可实现对消化道疾病,特别是肿瘤性病变的早期诊断、功能评价、临床分期和预后评估。CT仿真内镜检查可清晰显示消化道黏膜直径>5mm的息肉性病变,其敏感性及准确性已接近内镜检查,在结直肠病变的早期筛查方面应用较多。
温馨提示
生命体征不稳定,不能搬动或平卧者;碘造影剂过敏、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重症甲状腺疾患者为此项检查的禁忌症,孕妇、儿童慎用,婴幼儿一般不用。